找到相关内容4938篇,用时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1)

    前乃十地之前﹔菩萨位或贤圣位包括十住、十行、十、 十地,故地前菩萨的修养共有三十品位,皆超越了六根清净 的十信相似位。(乙)权圣﹕地上(十地品位中)菩萨和佛...以为 太阳当午。识者自应平必等量。(注 33) 「槁木死灰」语出庄子齐物论,形容躯体与心灵所臻致的出 神状态。应帝王篇中列子的恩师真人壶子神巫季...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5.html
  • 隋唐之弥勒信仰与图像

    修行业,发愿彼业,志求奉见弥勒,十二年中更无休息。梦一人童子来告缘:『汝行业欣兜率,虽生彼天,不可奉仕弥勒大士。何以故?未读法华故。若人受持十善,虽生彼天处,不受持《妙法莲华经》者,唯在外天不事补...47]大业九年(613),唐县人宋子贤也说是弥勒出世,召集信士,兴兵造反。[48]后又有海明假借弥勒之名,潜谋逆乱。[49]史书记载,宋子贤事件「坐其党羽千余家」[50],海明事件的反众也高达数万人...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971116.html
  •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论析--以水平诠释架构为论述依据

    :(虑知)  (3)对反:(善、不善)、(有罪、无罪)、(布施、一切智性)、(身、口、意三种律仪)、(闇、明)、(乐涅槃、不乐世间)、(正道、邪道)、(实、虚)  (4)取舍:(有取、无取)、(有...起二。”“无明实性即是明。”“布施性,即是一切智性。”“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三行实性即是空。”“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  3、以空性理解对象:“若知一相,即是...

    许宗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4471151.html
  • 昙鸾大师念佛法门研究

    是称念尽十方无碍光如来的名号。第三作愿门,即「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16第四观察门,即观想安乐净土和阿弥陀佛的形象。第五门,是以所有功德善根,不求自身安乐,为欲拔除一切众生之苦,...,莫身外求。」23也在表明弥陀存在于清净的自心之中。其实,唯心净土与西方净土之区别,只在以真俗立言。依真而说,唯心净土;从真不碍俗说,唯心也不反对西方净土。在这方面,净土宗人亦宣扬众生在念佛时,佛便...

    温金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271186.html
  •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初分)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初分)  作者:吕澄 重译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30册(原刊内学第二辑)1978年11月页237-263  此论原文载西藏一切经丹殊论部第五十六利字函。亡友黄树因先生尝从北京雍和宫抄出一本,详加校勘,拟事移译,不果而殁,既逾岁矣。兹得遗卷,每览怃然,研究之余,勉出初分,将为亡友上生兜率,速得闻熏,成就菩提云。  解题  此论梵本传来中国,前后四译。初译元魏佛陀扇多出,次译...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10471716.html
  • 西藏传本摄大乘论

    迻译不果而殁既逾岁矣兹得遗卷每  览怃然研究之余勉出初分将为  亡友上生兜率速得闻熏成就菩提云  〔解题〕此论梵本传来中国,前后四译。初译元魏佛陀  扇多出,次译陈真谛出,三译隋笈多等出,四译唐玄奘...

    吕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10471717.html
  • 延寿、宗密“禅教合一”论之歧义

    宗圆融哲学流传的地区,天台宗风尤盛,盖延寿对此有所追循。亦如孔维勤先生所言的那样,“已呈现出禅为中心之净土行忏,坛场之供养、菩萨戒、发愿文、求往生、,无一不是本乎禅而有所融合之变貌,圭峰宗密之禅教...成佛说转向诸教合一的实修,由主张自力转而依赖他力。这种路的轮转实际上就是佛教文化在唐宋之际发生嬗变的一个真实写照。  关 键 词:永明延寿;圭峰宗密;禅教合一;一心;华严禅  中图分类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1973059.html
  • 意象多重奏

    及元人文集称「西天梵相」、「西番佛像」。参笔者,〈辐射与:蒙元时代的藏传佛教艺术〉,收于石守谦、葛婉章主编,《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1),页246-...的传统艺术有相通之处;而以传统艺术为主的大都会博物馆,亦史无前例地收藏了这件数字作品;显见颠覆传统思维的观念艺术(conceptual art, idea art)与不同于传统媒材的数字媒体艺术(...

    葛婉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183773080.html
  • 黄庭坚诗禅交融的生命实践--论禅学修养对黄庭坚诗歌创作与理论之影响

    观点近似。   其他类似的作品如:“金石不随波,松竹知岁寒。冥此芸芸境,自心观。” (〈颐轩诗六首(之一)〉)“膏火煎熬无妄灾,就阴息迹信明哉。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胸中元有不病者,记得陶潜归去来。”(〈喜太守毕朝散致政〉)“念念皆空更莫疑,心王本自绝多知。艰勤长途中觅,掉却甜桃摘醋梨。” (〈赠刘静翁颂四首(之一)〉)这些诗作皆是黄庭坚运用所观之心,...

    谢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473438.html
  • 玄奘法师对律宗之影响

    《四分律》能通于大乘,主要有五种理由:[30]  第一、《四分律》中,沓婆得罗汉后,心念此身不坚固,即厌无学身,求菩萨法。  第二、戒本文:“施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即是大乘的圆顿了义,不以其余...。  第五、如《四分》小妄戒,解释见闻触知,说眼识能见、耳识能闻等,以“识”为了义,也和大乘义理相通。  上述五义,很显然就可看出南山宗实以《法华》大,会三归一的思想理论而成立。又此中,道宣在第...

    照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1873472.html